新闻中心

海运市场“蔫”了?年内新船大量下水,集运行业竞争加剧…

原标题 :海运市场“蔫”了?年内新船大量下水,蔫集运行业竞争加剧…

点蓝字关注  ,海运不迷路~

今年以来,市场海运市场价格进一步下挫 ,年内几乎跌至疫情前水平 。新船下水行业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发布的大量数据显示,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在跌破1000点后继续走低,集运竞争加剧创2020年6月份以来新低 ,蔫多数远洋航线市场运价继续下行。海运

海运市场“蔫”了?年内新船大量下水,集运行业竞争加剧…

(盐田港资料图 ,市场宋春雨/摄)

虽然该数据仍然高于疫情前的年内平均水平,但考虑到综合成本上升 ,新船下水行业集装箱海运市场面临的大量形势更为严峻 。在海运需求减弱的集运竞争加剧情况下,新船大量下水带来的蔫运力增加更不容忽视 。近期,马士基等全球海运公司表示,随着市场回归正常化和需求疲弱,公司运力将调整以满足需求 ,并给予合同客户额外的灵活度和空间。

年内新船大量下水 ,集运行业竞争加剧

2月17日,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 ,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在春节假期后仍在逐步恢复中,该周货量虽保持正增长 ,但市场尚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;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974.66点 ,较上期下跌2.1%  。而在去年初,该指数高达5109.6点,最新数据相较去年年初高点跌超80%。

当周 ,东方海外迎来其船队中的第一艘24188TEU(20英尺标准箱)巨型集装箱船 。该船不仅是东方海外旗下第一艘运力突破24000TEU的集装箱船,亦是目前世界上载运量最大的集装箱船之一。在2020年 ,东方海外向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订购的24188TEU集装箱船高达6艘  。

有业内人士担忧  ,当前市场需求能否让新下水的大型巨轮吃饱 。在市场需求减弱 、海运价格持续下挫的情况下,现有集装箱船运力过剩现象持续显现 。虽然全球有个别船公司取消新船订单,但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情况并不常见。

日前,世界第五大集装箱航运公司赫伯罗特公关部主管蒂姆·塞费特回复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,今年该公司将有7艘新船加入船队,目前仍然维持该计划,没有缩减海运能力的计划。不过,该公司表示,新船延迟交付也是有可能的 ,毕竟这与新船建造工程庞大有关  ,相应细节也比较复杂 。赫伯罗特将继续根据日常需求优化运输网络,继续给客户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 。

海运巨头马士基亚太区域媒体关系负责人也告诉记者 ,公司没有计划取消新船订单,新船是公司舰队更新项目的一部分 ,将取代现有接近报废期限的船只 。马士基致力于推进物流的低碳化,目标是到2040年实现零碳。公司现有19艘绿色甲醇动力船订单,首艘将于今年投入使用。

证券时报从克拉克森研究公司获悉 ,据该机构统计,2022年全年新造船订单数量接近1400高位 ,合计4278万修正总吨。其中 ,LNG运输船订单创历史最高纪录 ,集装箱船和汽车运输船订单持续火热,油轮订单创历史新低,散货船订单相对疲弱 。这意味着 ,大型集装箱船将迎来集中交付,克拉克森研究预测,今年集装箱船交付大约200万TEU,同比增加超90% ,较2016-2020年均交付增加超过80% 。

巴黎航运咨询机构阿尔法货运公司(Alphaliner)数据也显示,预计2023年总运力超200万标准箱的362艘新船将下水 ,约占当前全球运力水平的10% 。虽然船公司们采取了报废等措施,但今年市场供需关系或进一步恶化 。在需求方面,马士基预计 ,2023年全球海运集装箱市场增幅仅在-2.5%至0.5%之间 。

(盐田港资料图 ,宋春雨/摄)

多家海运公司首月业绩下滑 ,马士基提示风险

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受需求疲弱、运力过剩、运价下跌等因素影响  ,全球集装箱班轮公司的业绩增幅就出现回落 ,跌幅呈现扩大趋势 。最新数据显示 ,中国台湾三大海运公司今年首月营收均遭遇大幅下滑,且跌幅超过50%  。

1月份 ,万海航运营收94.96亿元新台币,同比下滑70.79% 。阳明海运营收127亿元新台币 ,同比下滑64.27%。长荣营收262.4亿元新台币,同比下滑53.83%。

三家公司均提到 ,业绩变动与运价下跌相关 。

马士基在上周公布的2022年度财务报告指出 ,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疲弱 ,主要经济体面临衰退风险。消费者支出预期也会放缓,疫情期间的大举消费导致市场存在修正风险 。马士基预计 ,2023年全球海运集装箱市场增幅在-2.5%至0.5%之间,公司今年EBITDA将大幅下滑至80亿美元至111亿美元之间。

不过,虽然去年下半年以来运价持续下挫,但海运公司去年总体业绩仍然亮眼。马士基财报显示 ,公司全年业绩创历史新高 。受整体高运价影响 ,2022年,马士基营收增长32%至815.29亿美元,净利润达293.21亿美元,同比增长63%;实际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(EBITDA)为368亿美元 ,创该公司历史最佳。东方海外去年全年营收187亿美元,增长也接近20%  。

针对如何应对未来航运市场的变化 ,马士基回应记者称,随着市场回归正常化和需求疲弱 ,公司运力将调整以满足需求。公司与重要客户积极合作 ,给予合同客户额外的灵活度和空间 ,帮助应对供应链方面的波动。自从2016年转型启动以来 ,马士基的战略能够提供整合化的解决方案 ,从而实现顺畅和优化的物流 。

新加坡太平船务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,公司将持续拓展亚洲服务网络,更好地面向东盟 、服务RCEP  。不断加强非洲区域的市场链接 ,即将于3月推出东非桑给巴尔快捷专线 ,使其成为连接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穿梭快线  。此外 ,太平船务还将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服务 ,通过铁路 、集卡 、船舶等方式 ,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。太平船务公关及企业通讯部总经理何晓桦在邮件中回复称:我们也会加强对市场走势的监测,及时调整业务发展策略 。

在新船订单方面 ,太平船务表示 ,公司于2022年3月和8月分别向江南造船 、扬子江船业订购了总数为8艘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 。建造LNG双燃料集装箱船是公司优化和更新船队 ,为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的重要举措 。目前 ,这些订单正有条不紊地推进,太平船务也会和2家造船企业紧密联系 ,保持沟通,以期新船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如期交付。

美国最大港口警告做空者 ,坚信复苏将至

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低迷也在港口数据上有所反映 。1月份,美西第二大港长滩港集装箱吞吐量达57.4万标箱 ,同比下滑28.4% 。长滩港执行董事马里奥表示,港口正在采取激进措施来应对新的挑战 。我们将重新获取市场份额 ,我对此保持乐观。我们将推动项目发展 ,增强远期增长、可持续运营和值得信赖的商品运输。

美国最大港口洛杉矶港同样面临严峻形势 。1月份,洛杉矶港集装箱吞吐量达72.6万标箱 ,与去年同期的历史纪录相比下滑16%。塞洛卡表示  ,预期一季度全球贸易更加疲软,尤其是与去年破纪录的数据相比。亚洲很多工厂延长农历新年的关闭时间,零售商继续促销产品清库存,通胀带来的经济忧虑仍然是美国人民的头等关切。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塞洛卡说。

去年  ,洛杉矶港出现货物流失到美国东海岸、墨西哥湾地区的情况,劳工协议谈判存在停滞状况 。不过 ,塞洛卡上月表示,他坚信港口将复苏 ,甚至放言不要做空洛杉矶港。

在中国,上港集团总裁严俊早前表示 ,新的一年全球经济形势面临重大挑战 ,希望港航同仁一如既往对上海港在业务创新、市场开拓 、数字化发展等方面给出真知灼见,对上海港有关业务开展和长三角 、长江流域市场拓展给予支持和帮助。集团将继续主动对接船公司,深化彼此的多方位和全功能合作,携手改进和提升服务 ,共迎挑战、共赢发展。

市场与2020年前正常情况相比偏差 ,但市场情绪表现并没有过度悲观。东证衍生品研究院黑色与航运部高级分析师兰淅受访时认为,当前需求已经回落到2019年水平。随着春节结束 ,复工复产推进 ,需求端持续回暖 ,最坏的时刻或许将过去。但供应端,运力供应与2019年相比仍然过剩 ,如美西航线运力相比于2019年多出10%以上,也就意味着班轮企业需要闲置的运力规模非常大。

兰淅表示 ,供应偏松的局面短期仍然无解,而后续随着新船运力陆续投放 ,供应现状或雪上加霜,新造船舶订单取消只是个别情况。早前市场有传闻下半月开始 ,班轮将加快运力收缩 ,以提升运价 ,但预计实际执行难度较大。保价相比保量的策略而言 ,并不一定是更优解 。

责编:万健祎

校对:赵燕

证券时报消费企业赋能计划启动 !这份调查问卷很重要 ,就等你来!

为进一步摸底消费行业最新动态,证券时报发起《2023年国内消费行业企业调查问卷》 。相关消费企业负责人可以直接点击问卷进行回复 ,也可以通过证券时报官网 ,或者通过点击下方图片进行回复 。

直播预告

版权声明

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。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
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,微信ID :SecuritiesTimes

END

上一篇:“我该怎么证明我用现金买的房,就是我的房” 下一篇:适用于蔚来es6 后备箱储物盒车ec6载收纳箱配件尾箱下隔层置物箱

Copyright © 2023 杭州江昌物流公司有线公司 版权所有   网站地图